近日,国家发改委公布《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(2025年本)》(以下简称《目录》),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,适用范围包括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、内蒙古、广西等西部地区12个省(区、市),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%。该目录的修订出台,对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这一政策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,更是企业能否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主要依据,以及引导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文件。
其中,与核技术产业相关内容如下:
重庆市
10.放射性药物、人造器官、血液制品等研发及制造,创伤修复及康复器械、体外诊断及即时检验(POCT)器械、分子检测仪等产品及仪器元部件研发、制造
31.核设备、高精密核仪器、仪表开发制造
41.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水、黑臭水体、生活垃圾及厕所革命等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技术开发及应用,工业企业场址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,页岩气开采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。
四川省
15.动植物药材资源品质保障技术及产品研发、生产和加工
28.核、化学、生物等领域的侦察、防护、消洗等防化应急装备开发制造
50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
51.放射性医疗技术研发
53.航空动力前沿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
贵州省
21.煤炭地下气化开采技术开发与应用,煤炭地下气化发电成套设备制造
31.高速飞行器防热材料、复合材料研发及生产,核能装备用特种高温合金及零部件制造
43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,康养机构经营
云南省
45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
西藏自治区
38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,高原病医疗与卫生
43.通用航空飞行装备研发制造、试验及运营维护,通用航空生产(农业、测绘、航拍、抢险、救援)、旅游观光、体育活动等航空服务
陕西省
12.煤矿机械装备的研发和制造,石油装备的研发和制造,电力装备研发和制造,铸造和锻压工艺及装备的研发和制造,核、化学、生物等领域的侦察、防护、洗消等防化应急装备开发制造
25.核辐射加工、核辐照产业、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与研发、轻型辐射屏蔽材料、核级锆材等研发生产
48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
甘肃省
22.核电压力容器、堆内构件、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等核电装备和材料,辐射防护技术与监测设备研发制造
30.重离子加速器设备研发、制造、检验检测
31.同位素生产及相关技术研发、装备制造
42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,敦煌及传统医药资源挖掘、产品研发及甘肃方剂、院内制剂二次开发应用,医疗器械及高端医疗装备、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研发制造
青海省
34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
宁夏回族自治区
42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,康养、医养结合机构经营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(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)
16.超深层油气勘查开发、装备制造和技术工程服务
内蒙古自治区
17.铀勘探开采和锗、铀等新材料研发及应用,重水堆、压水堆、气冷堆系列民用核电燃料组件制造,钍资源开发利用,高纯锗及光纤生产
43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
广西壮族自治区
49.医院、卫生院、诊所等提供的疾病诊断、治疗服务
此次修订出台的《目录(2025年本)》,保持了原有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基本稳定。修订后,按省份分列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共564条,相比2020年本净增加29条、增幅5.4%,增加的条目主要集中在特色农牧、电子信息、资源精深加工、装备制造等领域。
陕西省鼓励类产业由2020年版本的49条变化为2025年版本的50条,其中新增条目8条,主要涉及现代种养业、精细化学品、煤矿装备制造、工业母机、银发经济、文旅产业等领域;修订条目20条,主要涉及设施农业、能源工业、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通用航空、汽车制造、电子信息等领域;未修改条目22条。《目录(2025年本)》删除了部分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项目,同时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加快推动陕西产业转型升级,助推高质量发展。
部分素材来源: 陕西永秀智库经济管理研究院